English

柳州教育综合改革结硕果

师资为本 优化资源 科研兴教 产业发展
2001-02-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包霄林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广西柳州市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师资为本、优化教育资源、科研兴教和发展教育产业为战略思路,结合运用市场机制,深化以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去年底,在苏州举行的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会议上,柳州市向大会重点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重视。

办好教育教师是根本

柳州市大力进行学校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从机制上为教师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条件。该市在所属学校普遍推行了以定岗定员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定”、“五制”改革,实施了以提高教师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开发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生活工作条件。这些措施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紧迫感。比如,仅2000年,柳州市就举办多种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近2000人;还邀请15位国内外著名教师学者来柳讲学,全市共有8000多人次教师参加了听课。师资为本,校长为先。该市教委要求每个市属校长对教育工作都要有点子,有思路,有思想。去年,全市共安排17名市属学校领导到北京、江苏等地挂职学习锻炼,并准备三年内完成各校领导的轮训学习。志存高远的柳州人要在未来5年内,全面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分阶段分层次培养一批21世纪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专家。

不求尽有但求所用

柳州市以前企业办的学校较多,企业办学校的学生人数曾占城区中小学生总数的40%,教育资源存在着既不足又浪费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柳州市本着“不求尽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首先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对前些年企业办的初高中实行分离,逐步将其改造成为独立建制的高中或职高,并鼓励强校兼并弱校,调整学校的层次结构、布局结构、模式结构和专业结构。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高中段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柳州市还鼓励各学校将其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文化体育场馆等向社会和周边其他学校开放,建立了校际间共同购置大型设备及资源有偿共享制度。同时,该市教育还进行了投资体制改革,有力地拓宽了社会投资教育的渠道,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如自治区重点学校柳州高中先后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使百年老校面貌一新。

教育质量如何来

几年来,柳州市实行科研兴教战略,也尝到了甜头。该市成立了科研兴教领导小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市教委组织的重点攻关课题“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运用到实践当中,促进了教育与教学。去年自治区首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柳州市获得4个二等奖中的3个(一等奖空缺);全区中小学优秀论文成果评选,柳州市获得唯一的1个一等奖。目前,该市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立项的教改项目累计达240多项,每所学校都有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在许多学校蔚然成风。依靠科研兴教,“减负”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柳州市教委提出,“减负”不减质量。以前,他们是靠拼时间和体力来提高质量,现在是靠科研保持领先。该市高考成绩已连续7年保持全自治区第一。去年,全市高考录取率达到67.31%,市区高考升学率达到76%,有1200多人考上了重点大学。

近年来,柳州市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为核心的教育消费产业,以社会化经营为核心的学校后勤服务产业,以为教育服务的相关行业统一管理和经营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用品产业,大大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该市教委主任罗红深有感触地说:“教育是国家腾飞的发动机。”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全市教育工作之所以搞得出色,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柳州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领导为成员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对教育工作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指导,大大提高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市教委的领导班子年富力强,知识面宽,工作认真,朝气蓬勃。“教育永远满足不了人民,这决定了我们要不断地创新。”罗红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